来源:从化人才网 时间:2023/8/10 浏览量:1004
过去流行的生涯阶梯概念,虽然是非常简单的想法,但早已过时。你从学校毕业后,选择特定的领域,从资浅的职务开始做起。然后逐渐累积经验,开始有能力胜任更复杂的专案,于是有机会更上一层楼,拥有更令人称羡的头衔、更高的薪资。几年之后,你再度重复同样的流程。如果你能安份守己,愈来愈擅长做某件事,必定会有大好前程等着你,最后以温馨感人的退休仪式以及丰厚的退休金告别职场。这种生涯发展路径最适合组织层级稳定的线组织。
但是我们观察多家企业后发现,这样的发展路径已不适合多数的工作者:公司变化太快、大量工作消失或是转换成全新的形式,因而出现了生涯网格(career lattice)的概念。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一九六六年,但是直到最近才有专书 探讨。如果你在网路上搜寻「生涯阶梯」,资料量是「生涯网格」的十二倍之多,这也代表了单向的生涯发展思维仍是最普遍的想法,完全忽略了现代劳动市场的现实。
生涯网格与生涯阶梯的发展途径(如何在赢者全拿的职场中生存)
事实上,现代生涯的发展路径除了必须在单一部门专业持续向上晋升、承担更多责任之外,同时也必须接受跨部门的平行移动,甚至是降转,才有可能再更上一层楼。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,用图说呈现生涯网格发展与传统的生涯阶梯路径有何不同。 (当然,我们使用的工作职衔以及要求的工作年资,每家企业会有所不同。)
换句话说,我们用视觉化方式说明一个人如何逐步成为帕雷托最适高阶主管。脸书营运长桑德伯格曾提议,生涯方格架(career jungle gym)会是恰当的比喻,或许你可以把第三维度视为公司类型(大型企业、新创公司、专业服务公司等) 。
不论你偏爱网格或是方格架的说法,平行移动和降转不仅是可以被接受的,而且是必要的,唯有如此你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成就。毕竟,很少有企业主会同时提供你两种工作机会,你要不是在同一个部门内升迁、承担更多责任,就是平行转调(甚至是降转)至另一个你未曾经历过的部门。
除了完成工作,更要累积能力
除了生涯发展路径发生转变之外,现代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有了变化,例如高德纳研究公司(Gartner)的人力资源部门所推动的改革。主导改革的布莱恩.库洛普(Brian Kropp)告诉我,2010年初期他和同事观察到有几项趋势同时发生。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,企业开始删减中阶管理人力,降低成本。这也就意味着升迁机会变少,而且每次升迁就是一次大跃进:在过去,如果你管理五个人的团队,两年后便可升职管理十个人的团队;但现在,一位有潜力的经理人必须等待五年的时间才有机会升职,但是很可能从管理五个人的团队,直接升迁至管理三十人的团队。因此,愈来愈多人因为等待多年、苦无升迁机会而倍感挫折,而获得升迁机会的人却因为职务跳级太多,无法胜任新工作。
传统的升迁模式越来越少见,而且职务跃升的幅度也比以前要大,但年轻人依旧渴望向上爬,此外科技的革新颠覆了许多工作的本质。库洛普和同事向企业提出建言,期待企业提供的升迁机会应该要能帮助员工累积更多元的历练,同时更能适应变动的经济环境。
「身为员工,」库洛普说,「你必须思考,你需要在简历上增加哪些经历,才能在未来获得升迁机会?而不是去想,这一季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任务,才能在此时获得升迁。你不能只思考,要如何在这家公司建立生涯?你必须思考,要如何在任何一家公司都能获得升迁机会?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组合,才能帮助自己在任何生涯阶段都能顺利升迁?这听起来确实很势利,但是你一定要这么想。」
至于该怎么做,我们可以借用军事和外交领域的概念。当一个国家派兵到远方打仗或是指派外交官代表国家的利益,通常会有预定的期限,完成任务之后便继续转往下一个任务。企业界在讨论生涯发展的议题时,也越来越常运用所谓的「任期」(tour of duty)概念。关于这一点,我们得感谢雷德.霍夫曼(Reid Hoffman)。
刻意为职务设定任期
创办领英的霍夫曼现在是格雷洛克合伙公司(GreylockPartners)的创投家。他曾出版多本著作以及发表多篇文章探讨数位时代的生涯发展策略,他认为在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探索生涯,任期模式是最好的方法。霍夫曼表示,在传统模式下,得到一份工作其实是基于相互的欺瞒。企业让员工误以为,公司提供他这份工作是期望他能永远留在公司。员工也假装他们非常愿意这么做。事实上,多数企业和员工都心知肚明,总有一天双方的情况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化,进而引发彼此的不满情绪。每个人都知道,如果企业的经营受到重创或是员工的能力不再被需要时,公司必定会裁员。每个人也都知道,如果员工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,一定会辞职。无论是企业或员工,都不应活在幻想世界,假装雇佣关系是永恒不变的;双方应更诚实地描述彼此的关系,才能有更好的发展。霍夫曼相信,最好的情况是雇主说:「如果你能让公司更有价值,就能让自己更有价值。」然后员工会说:「如果公司帮助我成长茁壮,我也会帮助公司成长茁壮。」
这也可以解释在领英创业初期,霍夫曼与某些员工设定明确的任期,通常是二到四年。当然,这样的工作安排并不会阻碍员工留在公司更长的时间;这么做的目的只是要让员工理解,他是为了特定目的进入公司,几年之后双方会再重新评估,共同找出协助公司发展以及员工进步的最佳方法。有时员工结束任期后,会接下另一个新专案;有时候则是坚定地握手,然后送上最好的祝福。
其他专业领域也同样运用类似的生涯发展模式。投资银行和顾问公司会招聘大学毕业生,提供两年的分析师工作机会。主要目的是希望人员有机会流动,几年后这些人便可转换到新的工作机会,而非停滞不前。此外,大型集团通常会让员工历练与经营策略相关的各种核心职务,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;例如,在奇异,有潜力的高阶主管会被派往印度的火车头部门,三年后再被派往巴西的健康医疗部门,三年后再回到波士顿总部的企业策略部门待上两年的时间。 (霍夫曼提出的任期模式较为单纯,相较之下奇异为有发展潜力的高阶主管设计的职务轮调制度,是基于该主管会永远留在公司的前提。)
霍夫曼对于现代职场现况的分析相当有力,他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相当吸引人。至少在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环境,拥有一份工作其实比较像是与某个人约会,而不是维持(高品质)婚姻。结果也许是好的,甚至是很不错。也许维持一年,或是更长的时间。但是你必须要有心理准备,总有结束的一天,企业和员工应该要很清楚自己希望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什么。如果你希望成为帕雷托最适高阶主管,就必须拓展有助于你胜任下一份工作的相关资历。
霍夫曼的「任期」必定会产生「三年之痒」现象。接任工作的第一年,你得学习熟悉工作的相关事务。第二年,你开始做出改变,在新的工作角色建立自己的行事风格。第三年,你开始获得回报,并对一切感到舒适。这时候你得做出选择,享受这份舒适感,并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持续进步,只是报酬会递减;或者你可以跳脱舒适圈,累积新的经验,让自己不断成长。
这正是高盛合伙人伊斯梅的亲身体验。在每个关键时刻他都面临了以下的选择:继续留在已经做出成绩的工作岗位上,或是要求自己去尝试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新事物,每一次他都选择了后者。他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不熟悉的情境,这正是他训练自己的方法。 「就某种程度来说,我想我只是不希望自己过得太舒适,」伊斯梅说。
如何拥有成长心态?
很明显地,上述资料和故事精准地反映了当今的生涯发展原则:你必须擅长不同的工作,建立市场需要的能力组合,与不同类型的专才团队合作。不过,你真正要采纳的建议其实范围更大、但也更简单:保持开放的心态,不断自我提升,渴望尝试新事物,习惯不舒适感。
史丹福大学心理学家卡萝.杜维克(Carol Dweck)在她于二○○六年出版的《心态致胜》(Mindset)书中提到了「成长心态」(growth mindset)的重要,另一个对比就是「定型心态」(fixed mindset)。十多年后,我访谈的多位资深主管大多具备成长心态。事实上,我一再看到同样的结论:要能培养有助于你在现代企业生存的能力组合,就必须具备成长心态。具备杜维克所说的「成长心态」的人,会面临「三年之痒」,也就是在某个工作职务上感到过于舒适,导致他们选择将生涯视为一连串任期,并促使他们透过大量的平行转调机会,将自己培养成为帕雷托最适员工。
但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:我们是否能够改变自己成为这类型的工作者,建立这类型的生涯?当然,每个人天生具备不同能力,而且在不同环境下成长。但是我们必须强迫自己接触不舒适的新领域;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学科或是在职场上努力尝试的工作经历,都必须跳脱自身的舒适圈。一般运动员可能会接受肩膀和手臂肌力强化训练,然后是腹部,再来是腿部;但是现代运动员如果希望出人头地,还必须透过延展运动或是瑜珈提升自己的弹。培养成长心态、让自己成为帕雷托最适员工的关键就在于累积多元的经历。
这种心态并非是简历表上的一行字,而是一种内心渴望,促使我们每隔几年便回头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涯发展,并尝试新事物,即使没有老板强迫我们这么做。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,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去做尝试,越晚开始风险越高。每当有主修英文的学生报名登记艰涩难懂的经济计量课程,或是个害羞的资讯工程师试着加入辩论社、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,或是有抱负的化学家决定为大学报写稿等等,这些人事实上就是在训练自己适应不舒服的感受。
在职涯初期,通常会有许多相较于资深员工而言,风险较低的工作机会。高阶主管可能要求你协助处理某个特殊专案、成立某个委员会、监督实习计划;或是业务团队要求工程团队有人陪同一起拜访客户。
上述提及的所有情境,不仅仅是表面上透过尝试新事物以及在生涯网格中平行移动,拓展多元的工作经历,真正的关键是进入不熟悉领域的行动本身,也是一种自我训练的方式。
来源:中国找人才网
综合整理:从化人才网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温馨提示:需查看该公司的联系方式,请注册个人会员(个人免费)登录系统之后才能查看!谢谢配合!
扫一扫关注
“从化人才网“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添加
求职者客服专员
求职咨询处地址:从化区江埔街河东南路200号(从化人才网)
公交:3路、13路、14路A、14路B,“河东南路”站下车(红绿灯处右转10米左右)
地铁:14号线——从化汽车站(C1出口)从化大道往河东南路方向直行120米即到
求职咨询处地址:从化区江埔街河东南路200号(从化人才网)
公交:3路、13路、14路A、14路B,“河东南路”站下车(红绿灯处右转10米左右)
地铁:14号线——从化汽车站(C1出口)从化大道往河东南路方向直行120米即到
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
“从化人才网”